中国绿色时报10月22日报道金秋季节,三秦大地果树飘香,正是干杂果上市的季节。据不完全统计,2008年陕西省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69亿元。全省现有各类干果经济林(不含水果)面积达到2280万亩,林果年产量200万吨,年产值60多亿元。如今的三秦大地,林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之一。
目前,陕西林业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势头:林业产业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、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,出现了一批花椒村、核桃村、红枣村、板栗村、柿子村;林业产业从单纯发展乡土品种向引进优良、高产、高效品种发展,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县;林产经济收入从解决农民群众油盐酱醋所需向形成农业支柱产业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、农民群众增收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转变。近年来,陕西林业产业得到迅猛发展,初步形成了名特优经济林、森林旅游、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四大产业。红枣、核桃、板栗、花椒、柿子等干果经济林基地和能源林基地初具规模,林业产业在促进财政增收、农民致富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等方面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目前,陕西已经形成了秦巴山区以核桃、板栗为主,渭北旱塬区以核桃、花椒、红枣、柿子为主,黄土丘陵沟壑区以红枣、核桃、花椒、大扁杏为主的各具区域特色的发展格局。
黄龙等16个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、红枣、板栗、花椒、柿子、杜仲、山茱萸、茶叶、柑橘、漆树之乡,宜川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“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”。2008年苗木和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,年产值6.7亿元,其中汉中市汉台区、南郑县,宝鸡市眉县,西安市周至县,渭南市临渭区的绿化苗木、花卉生产具有相当规模。速生丰产林及木材加工方面,截至2008年,共培植杨树、泡桐、杉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120万亩,林产加工企业发展到200多家,木材和竹材采运、木竹藤制造加工产值13.6亿元。森林生态旅游蓬勃发展。
截至2008年底,该省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71处,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4处,经营面积28.2万公顷,以秦岭为主体、体现不同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网络基本形成,全省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704万人次,实现直接收入2.7亿元。在经济林基地重点县,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。
据测算,2008年前所发展的干杂果经济林,5年内逐步挂果和部分进入盛果期,到2012年,仅红枣、核桃、板栗、花椒、柿子五大基地年产量达到120万吨,年产值达到68.59亿元,农民净增收33.1亿元。森林生态旅游、苗木花卉、速生丰产林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。商洛市核桃经过50年的持续发展,至2007年全市核桃面积发展到145万亩,其中挂果80万亩,年产量达2万吨,全市农民年人均增收146元,户均增收500多元。
宜君县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核桃,到目前面积已达到32.1万亩,今年挂果面积达7万亩,预计产量可达到4000吨,产值5600万元,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600多元,其中该县棋盘镇人均核桃收入达到3000元,成为该县有名的“核桃镇”、“摩托镇”。韩城市目前有花椒45万亩,其中挂果35万亩,产值3.75亿元,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407元,占到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.7%。
富平县曹村镇2007年柿子发展到1.1万亩,产量达4100吨,柿饼销售2000多吨,收入2150万元,该镇马坡村2007年加工柿饼400吨,仅柿子一项人均纯收入4500多元,占到全年人均纯收入的80%。
本文来源:亚娱app官网下载-www.arguellescapital.com